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
在实践中触摸地基加固的力量


发布时间:

2025-07-01

作者:

张斌

来源:

土木工程学子赴存在38-40米深层滑坡地质的施工现场实习,学习SDDC技术,该技术通过孔内高动能夯击改良地基。实习中经历成孔难题,团队灵活调整方案,夯填作业时严守质量红线,此次经历让其领悟工程责任与技术实践的重要性。

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子,当脚踏进真实的施工现场时,课本里的公式与图表瞬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。带着课堂上对地基加固技术的懵懂认知,我跟随项目团队奔赴施工现场。这里沟壑纵横的地形中存在38-40米深层滑坡复杂地质条件,恰似一座天然的实践课堂,等待着我用专业知识去破解大地加固密码。随着通勤车碾过蜿蜒山路,远处工地上矗立壮观的夯机臂影闯入眼帘,一场考验工程匠心与技术实践的修行正式拉开帷幕。

初入施工现场,高耸的夯机直指苍穹,堆积如山的石料整齐排列,SDDC(孔内深层强夯法)技术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。项目经理形象地比喻:“SDDC就像给大地做深层理疗,通过深层置换软基土,采用碎石填料夯击让地基深入到滑床形成桩体,用以支挡滑坡体,起到稳定边坡作用,重塑大地筋骨。”在技术交底会上,我系统学习到这项技术的核心奥秘——特制的5-15吨柱锤从高空自由坠落,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孔内实施高动能夯击,通过"置换 — 挤密 — 固结"三重作用,将松散流动滑体地基改良为复合地基。与传统强夯相比,SDDC采用孔内分层填料的创新工艺,如同为地基定制"加固铠甲",精准控制加固深度与密实度,尤其擅长攻克深层软基土、杂填土等复杂地质难题。

成孔环节堪称施工现场的 "地质博弈场"。当机械钻进至地下 5-10 米深处时,钻头突然遭遇坚硬岩层,进尺速度从原本的每分钟 0.5 米骤降至近乎停滞,半个小时的持续作业仅推进几厘米。面对这一突发状况,项目团队迅速组织多方人员协商会诊,最终敲定 "旋挖引孔 + 长螺旋成孔" 的组合方案:先用旋挖钻机对岩石区域进行预破碎,再利用长螺旋钻机完成精准成孔。这个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,更让我深刻领悟到:优秀的施工方案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,而是需要根据地质变化灵活调整的动态策略。

最令人震撼的当属夯填作业现场。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,10 吨重锤从 10 米高空垂直坠落,巨大的冲击力让方圆数米的地面都随之震颤。我手持测量仪器,见证着夯击过程中桩体的奇妙变化 —— 最初几次夯击,单次沉降量可达 20 厘米,黄土与填料在重锤的反复锤炼下逐渐密实;随着夯击次数增加,沉降量逐渐收窄,最终稳定在 5 厘米以内。项目经理反复强调的质量红线犹在耳畔:"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必须控制在 50 毫米以内,这是保障桩体密实度的生命线。" 每一次数据记录,都承载着工程人对质量的极致追求。 

这段与重锤、黄土、数据相伴的实习经历,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成长礼。在夯击声的日夜洗礼中,我不仅找到了 "夯击能量为何需随土质调整"、"如何通过夯沉量精准判断密实度" 等课本未解答的专业密码,更深刻理解了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。SDDC 直接施工关乎地基安全,容不得丝毫侥幸与懈怠,这种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,时刻提醒我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。如今回望,那些在工地上记录数据的晨昏,那些与团队攻克难题的时刻,早已化作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基石,指引着我在土木工程领域坚定前行。

关键词: